建築師的實驗場

早年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招生,設有考生面試環節,其中一條基本問題是藝術與設計的分別,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,但我們其實只要求考生回答到最基本的概念,藝術偏向於個人主觀的創意表達,而設計是為滿足客戶(他人)的特定要求,兩者要取得一個平衡。

自八十年代起,德國 Weil am Rhein 的私人公司 Vitra Design Museum (Vitra Company) 與世界各地出色的建築師協合設計及建成了一系列的建築群 Vitra Campus;建築界評論人 Philip Johnson* 認為這些建築物,各有獨特設計,同時亦融入週圍環境,和諧共處,彰顯 Vitra Corporate 的哲理,並不要求統一的形象,著意顯示不同的設計理念及觀點。

相對於建築師們的其他商業作品,這些建築物規模不大,但展現他或她們尋找個人藝術與設計的創意平衡,啟發參觀者對建築設計影響日常生活的思考,例如 Zaha Hadid 設計的消防局及 Frank Gehry 的 Vitra Design Museum 是 Deconstructivism 的代表作、伊藤忠雄的會議館 (Conference Pavilion) 展示西方設計與東方哲思的融合。 

Vitra Campus 可說是建築師的創作實驗場,探討建築設計持續發展的可能性。

香港人引以為榮的諾貝爾得獎者高錕,他鍥而不捨的科研、以玻璃纖維傳送訊號,目標只是尋找一個高速傳訊的方法及其持續發展的可能性,而不是現今這目標所達致的結果。相信他沒有估計到、他的研究成就了人類進入數碼通訊新紀元。從事創新硏究領域的人普遍都有童心,明白探索結果可能偏離原意,卻亦經常會令人喜出望外。

2022